嫪毐(?—公元前238年),战国时期秦国人,因与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有密切关系而闻名。他原本是吕不韦的门客,后来成为赵姬的宠臣,最终因发动叛乱而被处死。
嫪毐原是卫国商人吕不韦的门客,因其特殊才能(传说中具有性能力异常)被吕不韦看重。
吕不韦为了摆脱与赵姬的密切关系,将嫪毐假扮成宦官送入宫中,陪伴赵姬。
嫪毐凭借与赵姬的私通关系,迅速获得太后的宠信。
赵姬与嫪毐生下两个儿子,嫪毐因此权势大增,被封为长信侯,拥有大片封地和大量门客。
嫪毐在朝中结党营私,甚至自称“假父”,意图控制朝政。
公元前238年,嫪毐趁秦始皇嬴政举行冠礼(成年礼)之际,发动叛乱,企图夺取政权。
嫪毐伪造秦王玺印,调动军队攻打蕲年宫,但叛乱很快被嬴政平定。
嫪毐被捕后,被处以车裂之刑(五马分尸),其党羽也被诛杀。
嫪毐与赵姬所生的两个儿子被处死,赵姬被软禁。
嫪毐的叛乱加速了吕不韦的倒台,吕不韦因此被罢免相国之职,最终饮鸩自尽。
嫪毐是秦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。他凭借与赵姬的关系迅速崛起,但因野心过大而发动叛乱,最终身败名裂。他的故事反映了秦国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。
嫪毐之乱也成为秦始皇亲政后加强中央集权、铲除异己的重要契机。